10月26日,唐山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出爐,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3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其中沿海經濟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高于全市增速6.3個百分點,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6.2%。
據了解,在唐山所轄的19個縣(市、區)、開發區(管理區)中,有8個沿海地區形成沿海經濟帶。占全市地區構成比例約四成的沿海經濟帶,創造了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超二分之一的貢獻率,原因何在?
“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得益于資源向沿海聚焦、要素向沿海聚攏、力量向沿海聚合。”唐山市發改委沿海地區發展處處長王昊宇表示,依港聚產、以海強市,港城融合、產城共興,唐山正全力打造沿海經濟增長極。
唐山地處渤海灣中心地帶,擁有251.33公里海岸線、433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分別占全省的45.48%和64.3%。唐山是國內鋼鐵產能集中的區域,鋼鐵產業為城市貢獻著60%左右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和20%以上的稅收。
今年以來,將“大港口”作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三大支柱之一,持續發揮大港優勢,積極融入深藍,經略海洋,布局精品鋼鐵、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以現代化沿海強市建設服務臨港產業強省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鍛造唐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三孚電子年產500噸電子級四氯化硅、曹妃甸礦石物流園區、京唐港大宗散貨物流園等項目加快建設……如今的唐山,臨港產業優勢持續增強,精品鋼鐵、綠色石化、高端裝備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向沿海臨港加速聚集。
向海發展的征程中,既有新項目,也有老企業。“以鋼鐵企業為代表的重工業轉身向海、退城搬遷,是近些年唐山沿海經濟帶加速崛起的關鍵。”王昊宇說。
隨著鋼鐵產業從內陸步入深藍,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疊加,城市便實現了生態建設、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多贏。
“按照唐山鋼鐵產業‘臨港臨鐵’布局的思路,沿海片區鋼鐵產能占全市鋼鐵產能的比重已提高到50%左右。”王昊宇說,目前唐山正在加快建設沿海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現代化工、口岸產業聚集區,做大做強海上風電、海水淡化等海洋產業。
產業旺,源于港口興。唐山以“大港口”作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柱,統籌推進港口與產業、產業與城市協調互動,大力推進石油、天然氣、礦石、煤炭等戰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國際綜合貿易大港。
因海而生、依港而興的唐山市曹妃甸區,是唐山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其優勢在海洋、潛力在海洋。“如今,曹妃甸區已建成礦石、煤炭、鋼材等各類生產性泊位101個,年設計通過能力4.8億噸;開通國內外貿易航線110余條。”曹妃甸區港口商務經濟區副主任劉東弘介紹。
依托海洋資源和港口優勢,曹妃甸區已建立起現代化產業體系,包括精品鋼鐵、綠色化工、裝備制造、港口商貿物流四大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型信息數字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木材加工、生態農業、文化旅游三大特色產業。
“為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海洋經濟集聚區,我們規劃建設了四大集中承載區,重點發展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及高端裝備制造、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化工、濱海旅游等產業。”10月26日,在2023年海洋發展曹妃甸論壇上,曹妃甸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投促中心主任魏音這樣介紹曹妃甸和唐山發展藍色經濟的計劃和目標。